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姚绍龙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中国首席实战型战略绩效专家!传播***前沿的商业思维,提供一流水平的管理咨询服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562
  • 博客访问:14308527

专家文章

“技而优则仕”导致的大众汽车品牌危机 2012-06-09

标签:

  新优道总裁领导力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姚绍龙老师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技术人才不宜做管理。曾经引起广泛的讨论,而这次,大众汽车中国公司在DSG变数箱事件上却以“四亿欧元”的代价再次验证了这个观点。

  当持续发酵的“DSG变数箱事件”从小概率故障演变成一个波及整个大众品牌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时,大众中国总裁倪凯铭卸任一事已成定局。从2010年9月接替范安德掌舵中国市场,到上周曝出“被下课”传闻,倪凯铭到任尚不足两年时间。成为大众在华有史以来履新时间最短的一任高管。因为他的失职,还引发了大众史无前例的人事调整——大众集团近20名高管的集体换岗。

  其实,刚开始时,消费者对DSG变速箱的投诉仅有1000例左右,相对于近100万辆的市场保有量而言,故障率也仅是千分之一。可以说,如果前期应对措施得当,大众完全可以将大事化小。但因为缺乏危机意识和远见,总裁倪凯铭对DSG问题一直未做出妥善处理,导致消费者维权事件愈演愈烈,质检总局也不得不两度约谈大众驻华高管,最终大众在各方压力下以极高代价宣布对国产DSG车型延保10年或16万公里。而这项举措让大众最少损失4亿欧元。

  那么,一个小小的变数箱事件何以演变为一场巨大的企业危机?而作为总裁的倪凯铭又为何坐视“DSG事件”在两年多时间里,从极少量客户投诉到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范围的消费者信任危机,而危及到大众的2018战略?我们对倪凯铭的背景做个分析,就不难为这个问题找到答案。

  在大学期间主修电子工程专业的倪凯铭,早期是从事汽车电子设备研究,随后加入摩托罗拉半导体公司,成为汽车行业战略负责人;1999年,倪凯铭加盟大众,并担任电子产品研究和相关战略负责人;5年后倪凯铭离开大众辗转到大陆集团,同样担任的技术高管要职。

  2009年9月,倪凯铭离开大陆重回大众,一年后即被“空降”到中国。从自身履历来看,现年51岁的倪凯铭,在被狼堡“空降”到中国之前,一直从事的是与技术相关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太多公司管理的经验,对于像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市场,根本就缺乏任何驾驭能力。

  而且,“与前任范安德做事高调、富有攻击性、雷厉风行并且乐于与合资伙伴和媒体沟通的做事风格不同,出身技术派的倪凯铭温和得就像个邻家大叔,而这样的脾气秉性也被企业内部人士指责为做事缺乏魄力,尤其是在面对‘DSG事件’这样的棘手难题时,倪凯铭糟糕的决断能力暴露无遗。”这是媒体的报道。

  虽然在倪凯铭履新中国的一年多时间里,大众在华销量和经营业绩都被屡屡刷新,但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高速增长充其量不过是范安德时代大刀阔斧推进中国战略升级所留下的“遗产”。殊不知,这是一种惯性增长,即使换了另外一个高管可能也一样。

  而据记者了解,实际上大众高管所言及的“沟通不畅”涉及两个方面问题,一个是企业与消费者以及媒体之间的沟通,这是外围的;而另一个则指向大众集团内部,包括合资企业之间、大众中国与集团总部狼堡以及相关各方与DSG变速箱供应商大众在大连的变速箱工厂。

  “合资公司希望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但关键是大众中国要协调各方利益,比如供应DSG的大连工厂就是由大众独资的,他们如果不承认产品有质量问题,合资公司也没有办法。”大众在华合资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DSG事件之所以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与集团内部各方利益难以协调有直接关系。

  置身如此复杂多变的局面,对于技术出身的倪凯铭而言,显然是一个巨大挑战。不只如此,技术出身的倪凯铭态度傲慢,而且极度缺乏主动沟通意识和能力,至今都不愿对外做一声道歉,这让大众中国在DSG事件上一直处于被动,在处理“DSG事件”的过程中,倪凯铭执掌的大众中国并没有表现出快刀斩乱麻的气魄,反倒任由事件越演越烈,最终到了难以收拾的局面,只能靠对全部的DSG车型延保来挽救受损的品牌声誉。在这件事上,大众内部对倪凯铭的评价是——如果60分算及格的话,倪凯铭可能连及格都够不上。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适材适所”,即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本以为“拔苗助长”的故事只发生在古代,也曾以为“拍脑袋决策”只发生在中国的本土企业里。想不到大众汽车这种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也不过如此。“生性懦弱,缺乏远见和魄力”或许是技术人才的职场劣势,而把一个“生性懦弱,缺乏远见和魄力”的技术人才放到总裁的位置上就是大众最大的人事决策失误。

  “技而优则仕”一直是中国企业奉行的人事准则,之前,我的很多客户在企业内部更是大肆宣扬这种管理文化,很多中国企业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而大众的这次的品牌危机事件似乎更是“技术人才不宜做管理”之观点的铁证。只是,希望这句话不要成为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魔咒。

推荐
中国首席实战型战略绩效专家!传播***前沿的商业思维,提供一流水平的管理咨询服务。
类别:总裁时评 |   浏览数(7271)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